EN
电动工具
电动工具映像非遗 后山剪刀:饱经沧桑蕴匠心

时间: 2024-02-19 20:10:41 |   作者: 电动工具

  人民网宣城3月30日电(记者 苗子健)三月的泾县,春雨绵绵。在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,一处不起眼的小院里,年近60岁的俞宋桃挥舞着铁锤,在炉火边重复捶打烧红的铁坯。一声声叮叮当当之下,火花四溅,半片剪刀开始成型。

  “一辈子只做一件事,便是打好手里的每一把剪刀。”俞宋桃说,15岁那年,他拜师学习剪刀制造,一晃便是几十年。一把剪刀需求通过裁铁、锻打、出坯、蘸火、开刃、打磨等80多道工序,每个环节不能脱离精心细作,终究才干出产出一把硬可断铁、软可剪棉的后山剪刀。

  据相关材料记载,后山剪刀制造技艺始创于宋代,因制造地址大多散布在在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而得名。丁家桥镇是宣纸的发祥地,后山剪刀是随同宣纸技艺中的剪纸工序而存世,起先首要以方头大剪、沉重尖利的宣纸剪为主。

  清道光年间,后山村铁匠张三荣一直在改善制造流程与工艺,衍生出了多种民用剪刀,也让“后山剪刀”一度闻名遐迩,有着“天下第一剪”的盛名。上世纪80年代,后山剪刀出产进入鼎盛时期,年产200多万把,是泾县仅次于宣纸、宣笔而举世闻名的名牌产品。

  “很久以前,这里有几十家剪刀铺子,一两百号手艺人。”俞宋桃回想,随年代的变迁,纯手工制造的后山剪刀因为工序杂乱、本钱比较高,在市场上竞赛不过漂亮廉价工业化剪刀,手艺人陆陆续续地转行另谋生计。现如今,只剩下俞宋桃,仍然坚守着炉火与铁花的温度,传承着后山剪刀共同的制造技艺。

  2014年,“后山剪刀制造技艺”被安徽省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俞宋桃被颁发“后山剪刀制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”称谓。在传承的一同,俞宋桃不停地改善改造,从宣纸专用剪刀,拓宽到刺绣、剪纸、裁衣、耕耘等范畴的40多个不一样的品种,产品遭到使用者们的喜爱。

  “只要真实的酷爱,才干不负后山剪刀的美名,期望有更多人参加,一同守护好这门技艺。”俞宋桃说。